三维实景眼观六路 城市治理运筹帷幄

2021-06-29 10:00:05


三维实景是综合利用遥感测绘、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等新技术,真实表达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建(构)筑物等物理世界的数字重建。三维实景模型作为数字化改革和数字城市推进实施的一项重要新型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其具有直观、精度高、可量测、信息丰富、沉浸感强等特点。通过三维实景模型能构建出一座在云端的立体宁波城,无论是楼房、道路亦或是山川河流的风貌都能被生动表达。

三维实景模型也是官方认证的“宠儿”。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明确提出数字中国建设这一战略布局,而以“实景三维中国”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是支撑新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数据资源。2019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先后印发系列文件,均明确提出构建“实景三维中国”,实现客观世界的大场景三维动态可视化管理,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审批监管等自然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回首十三五

我市三维实景数据建设硕果累累

宁波市是国内最早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并启动实施的城市之一,自2008年开始统筹开展三维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截至2020年底,已建设覆盖全市域地形地貌模型、核心城区规划设计三维仿真模型、1064平方千米的三维实景模型和5.8万千米的地下管线模型等四大类三维数据资源,形成了地上地下、多尺度、多场景的宁波三维数据库。同时,构建集“多源地理信息、融合共享、行业应用”三位一体的地理信息服务解决方案,为城市规划管理、社会综合治理、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了技术服务保障。

宁波地形地貌三维模型库

宁波依山临海,地形地貌三维模型能直观表达地形起伏与山川湖海的地表风貌,目前已实现了宁波陆域全覆盖与近海部分覆盖。

宁波规划设计三维模型库

规划设计三维模型构建未来时态建筑,结合周边现状三维模型展现未来宁波城,辅助城市筑梦。

宁波现状三维模型库

现状三维模型即表达当下宁波建设现状的三维实景模型,目前已形成千余平方公里的三维实景一张图,实现了宁波绕城内主城区全覆盖、绕城外重点区域覆盖。

宁波地下管线三维模型库

地下管线三维模型库能直观地描述管线的三维特征及管线间的空间关系,真实地反映地下管线的空间分布状况,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直观基础资料和数据。

展望十四五,智慧宁波未来可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关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数字化改革等重大战略部署,我市将在十四五期间擘画“实景三维宁波”建设蓝图,旨在构建全市陆海统一、地上地下全覆盖的数字孪生空间,不仅为全市自然资源家底提供统一的基础空间载体,更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精细化的空间支撑,助推市域治理现代化。

市域三维地形场景建设

省市协同开展全市高精度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获取,同步生产数字高程模型产品。全市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地表模型实施年度更新,建设覆盖全市“山水林田湖草海”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市域地形时空三维场景。

△ 激光点云数据(左图)、三维地形场景(右图)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库建设

推动城市实景三维数据库建设,构建地上地下、室内室外一体化的三维综合数据“一张图”。

01 推进城镇空间内分辨率优于3cm的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建设和农业空间内分辨率优于5cm的农村住宅实景三维模型建设,实现集中建设区三维实景模型全覆盖。△ 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左图)、农业住宅实景三维模型(右图)

02 依托地下空间设施普查成果,按需推进地下管线、地下建构筑物、地下轨道交通、地质岩层等结构化实体三维模型建设,为评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和利用前景,推进城市立体发展和地下空间安全利用提供精细化及可视化的基础数据支撑。△ 地下管线与轨道交通三维模型

03 重点针对港口开发、海域滩涂开发、重点海岛礁等海洋空间资源监管,适时开展海洋实景三维模型建设。△ 梅山港口实景三维模型

04 针对城市重点关注的道路、立交桥梁等构筑物,采用无人机/车载激光扫描技术完成高精度道路模型动态更新。△ 高精度三维道路交通模型

市域实景三维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通过集成三维时空数据库建设成果,建立实现二三维联动管理、空间展示、空间分析、业务应用、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域实景三维服务平台,实现超大规模多维空间信息的高效管理及大数据在线服务,培育一批三维时空信息支撑服务的先行示范点。重点推进三维时空数据库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土地储备出让等方面的业务应用,打造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三维时空基础设施“应用样板”。

01 支撑城市大脑“一屏”展示平台。依托三维实景数据,立足城市运行监测、管理、处理、决策等要求,融入时空化公共专题数据、共享智能感知信息以及空间规划管控数据,实现多维度地理信息与各类数据资源汇聚融合与共享应用。△ 城市大脑大屏概念图

02 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模拟推演。通过立体化、三维化的方式模拟推演并论证未来建设实施效果,评估设计影响,实现为反复规划“试错”,实现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协调共生。

文章来源:中国测绘学会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岭路66号天心软件产业园B栋10楼